上次的牛肉丸初體驗後,其後又重新改造了配料或蒸的方式,試了幾次。
Well, 我只能說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須努力
第一次改造是用原物料多加了是蛋清,上鍋隔水蒸
但是火候很難控制
怕太熟肉太柴,我還在丸子上覆了錫箔紙
弄的很久,看了半天,肉的外面看似熟了,戳一戳也好像OK
咬開來中間還是微粉紅的
沒怎樣熟透就拿來吃了,怪噁心滴~~
若全是牛肉也就罷了,但我中間是有擱些豬肉的
吃的我心驚肉跳
這次的肉沒有全部蒸完
隔天拿來煎成肉排
但大概是有蛋清,不禁放
隔天味道就酸了,剩下的只好請廚餘桶吃
之後的一次
原料已經完全不照食譜走
姑且稱之為且戰且走牛丸
一樣是卡司摳的碎牛肉,一樣有香菜、薑、蔥、蒜、荸薺
但這次沒加豬肉和蛋清
這次加的是終極武器;山藥
把冰箱裡剩下來的一節山藥磨成泥,加入牛絞肉裡
加入鹽、醬油、酒、太白粉
攪拌以後,先煎了一點嚐味道
發現味道不夠鹹後再度加鹽
此時發現這樣的味道就很不錯
猶豫到底要不要加入陳皮,最後還是加了
再煎了一點來吃,沒想到陳皮又苦又酸,哇~實在不適合煎著吃
把所有的肉分裝成好幾小袋後,放入冷凍庫
要吃時再來化凍
今天吃了其中一小袋
採用在電鍋裡放在蒸架上蒸
外鍋水小半杯
蒸出來還頗嫩,有加山藥果然不錯,即使蒸熟也夠柔軟
但是目前還是有一個很大的問題
只要是用蒸的,完全無法阻擋丸子內的*【鮮甜的原味肉汁】往外流,變成淡淡褐色【鮮甜的原味肉汁】布丁的樣子
弄的盤子內很噁心,盤子內的湯也太多
不知道餐廳裡的師傅們是怎麼克服這一點的?才能維持盤內的美觀與整潔?
目前我想可能要像做貢丸一樣
先過滾水煮,把外皮固定了再上鍋蒸,看看能不能阻止【鮮甜的原味肉汁】流出
江湖一點訣,對門外漢來說,其中還是有很多奧妙
並沒有想像中容易
下次去店裡吃牛肉丸時我會更感恩
只花六十或八十元就讓我這麼有口福,吃了個老母豬不抬頭
大師傅可不是幹假的
等下次實驗完再來報告且戰且走牛丸的演進
*本人因為詞窮,不知道牛肉裡的湯汁要如何寫
寫成血水,以致讀來噁心
感謝娘娘贊助【鮮甜的原味肉汁】一詞
從善如流,立即更改
感謝感謝